擋了多年的兩岸客運包機,終於也「馬上」開航了。開放迄今,到底飛來飛去帶了多少台商、多少台灣觀光客去中國,又帶了多少中國客到台灣?相信很多人也都從媒體報導當中看到了,也有很多感同身受的觀光相關業者已經瞭解了。政府高層安撫民眾「馬上慢慢就會好」,關鍵人物甚至還說「姓馬真倒楣」...。好,要現在就評估對台灣觀光、經濟發展所能挹注的成效,或許有點耐不住性子,但是這些人當初又何必要民眾相信「馬上就好」?消費者耐不住性子,難道不是「廣告不實」「內容物與標示不符」的問題嗎?

對照著某位先生在金門登高一呼「要讓中國客落地簽證」的政策宣示,這篇從資源回收桶裡找回來、狗吠火車的文章,如今讀來卻似乎還能切中當前的時局。



倍增觀光只為中國客?

積極開拓歐美日韓觀光客源 是為台灣觀光產業永續發展之道

FORMOSANO


 〈原載於:太平洋企業論壇簡訊〉 - 2007 年 11 月號

 

據報載,日前觀光局長於立院答詢時,坦言政府現行「觀光客倍增計畫」來台旅遊人次多寡與既定目標的達成與否,完全取決於中國遊客開放政策,「若(政府)不開放大陸客來台,要達成明年五百萬人次既定目標很難」。除了表達觀光局對中國觀光客來台寄予厚望的預期心理,更說明了觀光局其實把「觀光客倍增計畫」的重點目標只鎖定在中國客身上。然而無獨有偶,不僅主管觀光事務的政府部門態度如此,當前許多台灣旅遊相關的業界亦同樣存在相同的心態,似乎除了已經是市場老面孔的日本、南韓、香港遊客以外,就只有中國遊客是唯一可以開拓的新面孔。無論是主管台灣全國觀光事務與執行觀光政策的公部門,或是實際帶動台灣觀光發展的相關業界,在開拓來台觀光的客源的生意眼光卻都如此目光短淺,令人不禁搖頭嘆息。

 

中國海外觀光衍生問題

 

除了某些屬於「暴發戶」型的中國遊客在消費能力上的確「表現出色」,事實上,當今任何一個中國已開放前往觀光的歐盟國家,中國遊客無論是素質涵養(包括大中國民族優越感作祟,言行動輒瞧不起他國文化習俗)、公德心(包括公共場所秩序的遵守和配合)乃至消費習慣(包括貪小便宜、好殺價、購買當地國正版商品至中國仿冒等)等表現,在當地國常是被業界或民眾所詬病。固然本著「來者是客」的理念,對於中國遊客的到訪,業者或當地國民眾一開始都和其他外國遊客一視同仁予以看待,但是隨著到訪中國遊客越多,其惡形惡狀也開始讓當地民眾產生負面觀感,接待相關業者也常大嘆中國旅客的生意難作,視中國團為最難伺候的客人。另外,中國民眾藉出國觀光「跳機」非法滯留他國的問題更早已不是新聞,光是歐盟對中國開放觀光簽證第一年,核發三萬五千件申根觀光簽證當中竟然就有五千件逾期滯留歐盟國家未歸,也讓原本對於中國觀光客寄予厚望的歐盟各國「怕著驚」,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紛紛從嚴審核簽證,還要求中國遊客旅歐返國後需向各國駐中國使領館「報到」,以免留下不良紀錄。

 

吸引歐美旅客作為倍增對象

 

反之,由於歐美日等國家本身觀光產業發展早已上軌道,其國人從事海外旅遊早已是生活一部份,遊客出國觀光目的純為度假,絕不需擔憂「跳機」、「脫隊落跑」等怪象,加以歐美日物價水準和國民收入均高,其消費能力自然無庸置疑,且出國度假大多講求品質和服務,故無論團體旅遊或個人行程,報價大多屬於中上價位以上,絕不需像面對中國旅客時在報價上「降格以求」一味將費用壓低到中國的物價消費水準,低於行情的賤價結果換來的除了微薄的利潤,就是隨之而來旅客對於低劣旅遊品質的抱怨。台灣若能改變目前的消極態度,積極吸引歐美日韓等國家遊客來台,將之視為經常主要客源加以鞏固,並針對歐美日韓遊客的喜好、習慣,量身改造現有觀光產業當中的軟硬體,一旦將口碑及品質建立,台灣將成為這些國家遊客的一個旅遊經常選項,建立一批經常、穩定的回頭客源,也才能讓觀光產業真正成為台灣的一項永續發展產業,而不再只是停留在一種炒短線性質的「倍增計畫」層面,也才能擺脫當前「只盼中國客卻盼不來」的局面。

 

小結

 

為中國遊客所苦的情景正每天都在歐盟各國上演,然而台灣無論官方主管單位或民間業者,仍然把客源開拓對象,完全鎖定、寄望在以團體旅遊、低報價型態為主、又難伺候的中國遊客身上,為了搶客不惜殺低價、去品質,讓遊客來台旅遊變成「一次性消費」,卻不積極思考如何開拓更具高產值、相對高報價、兼具基本旅遊素養的歐美國家遊客客源,實為短視不智之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rmosan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