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週末深夜來電熱心地告訴我,西班牙國營電視第二頻道正在播放三小時特別專輯,回憶中國一九八九「六四」天安門事件,同時報導中國當前媒體言論自由箝制與人權現況。我轉開電視,看著二十年前當自己還是個孩子時,曾經看過的電視畫面,心裡面卻是與當時黨國教育期間的自己,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感受。二十年後的深夜,坐在馬德里家中看著配合西班牙文旁白講述著「民主女神像」被推倒、人民解放軍坦克車在長安大街狂飆壓過柵欄、白襯衫黑西裝褲男子肉身站在坦克車前阻擋的熟悉畫面,忽然間我想起了當時台灣流行一時的那首大合唱曲「歷史的傷口」,從這首歌,讓我又有些想法要講。
回想起1980年代,全球音樂界似乎有個潮流,就是喜歡找一大群音樂人藉由創作一首大合唱曲,來針對某一件社會議題傳達訴求,像是帶領全球流行風潮的美國樂壇,為了賑濟非洲衣索匹亞飢荒而創作出來的「We are the world」,果然不負這首歌曲的曲名「我們(美國人)就等於全世界」的字面意涵,推出之後又是席捲全球各地到處傳唱。
【We are the world】
台灣流行樂壇在當時也很快地有樣學樣,一首由羅大佑譜寫出來「明天會更好」的大合唱,像是洗腦般讓當時全台灣的人都能夠哼唱,甚至因為歌詞內容有別於一般流行音樂談情說愛的情節,充滿健康、光明希望面,頗符合當時當權者「淨化社會心靈」這一類的胃口,以致於「明天會更好」被國民黨拿去作為選舉時的口號和主題曲,後來更變成共產黨在中國中小學內教唱的歌唱比賽用曲(如此看來顯然國民黨和共產黨的思維模式的確是從根本就是相近,這兩黨要統一還真不費吹灰之力)。
【明天會更好】
這股大合唱的流行趨勢延續下去,碰到了1989年的「天安門事件」發生,造就了另一首讓台灣人有如洗腦般印象深刻的大合唱歌曲--「歷史的傷口」。
【歷史的傷口】
作詞:林秋離、梁弘志、陳樂融、童安格、鄭華娟、劉虞瑞
作曲:小蟲、沈光遠、李宗盛、李壽全、梁弘志、陳美威、陳復明、童安格、張洪量、黃韻玲
編曲:陳志遠
演唱:小虎隊、王新蓮、伍思凱、文章、沈光遠、李宗盛、知己二重唱、邰正宵、金素梅、城市少女、姜育恆、星星月亮太陽、馬玉芬、馬兆駿、陳美威、陳復明、童安格、張雨生、張信哲、張洪量、張淘淘、曾慶瑜、張鎬哲、黃韻玲、葉歡、鄭怡、蔡幸娟、憂歡派對、羅紘武
還記得「歷史的傷口」這首歌,在1989年當時台灣的社會氣氛下,經由台灣流行音樂界當時許多知名公眾人物或流行偶像的帶動,可以像是被營造成為「天安門事件主題曲」一般,用來控訴中國政府以軍隊鎮壓人民的作法。還記得當年的MV裡面,可以看到台灣一大群流行音樂歌手是流著淚水含淚把這首歌唱完,那完全是一種沈痛控訴中國共產黨政府的感覺。依稀還記得1989年,「六四」之後有許多聲援的活動,許多演藝人員、官員紛紛爭相露面,一群人也是跟著把這首「主題曲」拿出來和著眼淚慷慨激昂地唱(倒忘了有沒有當今的馬總統),但事隔二十年之後,再看這部MV裡面曾經留著淚水、唱的義憤填膺的歌手,想想當時那些在鏡頭前高唱「蒙上眼睛就以為看不見」的藝人、官員,不知有多少人現在都已經是「根除台灣、生根大陸、放眼中國」以中國作為發展重心,成天往「內地」裡跑,只讓人覺得十分地諷刺和噁心。
流行音樂人不思音樂創作品質提升和出版品浮濫的改善,只見抱怨台灣流行音樂發展環境因為盜版、網路傳遞等因素生存困難,卻對中國民眾對著作權維護概念的事實視而不見,爭相前往中國企圖搶食中國人口龐大所虛構出來的廣大消費市場,甚至定居中國。對照看看二十年前這些年少氣盛音樂人含淚控訴中國政權的畫面,只讓人感覺又是一群「昨是今非」的傢伙,跟當今台灣執政黨人所呈現的症狀還真是一模一樣。
假道學的一群國民黨人,每一年都藉由紀念中國六四事件,一方面強調控訴中國共產黨政權違反民主來對照強調自己崇尚民主的清高,另一方面強調本身與中國社會的密切關係和連結,透過表達對中國關懷關切的「中國心」情懷,藉以與曾經日漸走向本土化、在地化的國民黨主流做出區隔。二十年過去,這群人如今甩開日趨本土化的路線,一面熱情擁抱中國共產黨,一面藉重返執政大位開始回收整頓「過於開放的民主社會」,同時整頓廢弛已久的「中國法統觀點」,藉由「去台灣化」重新樹立過去「另一個中國」的國際形象。「支持民主精神理念」對這批人來說一點興趣都沒有,他們之所以年年紀念中國六四,充其量也不過就是消費這個日子,每年應景地藉此「買空賣空」表示自己追求民主精神的清高。事實上,這批在威權時代獲得權力核心厚愛而成長的既得利益者,不只不會支持民主,事實上本質是反民主的,認為西方式的民主不適合台灣。如今他們重新掌握統治者的權力大位,竟然可以為了避免惹火並迎合迄今依然獨裁的北京政權,對於西藏問題閉嘴不談,迴避與六四民運人士見面,甚至限制民運人士的簽證日期。這種背叛天安門精神、擁抱專制獨裁的行徑,又是個「昨是今非」的例子。
當1986年蔣經國已在考慮解嚴,台灣有一位雄心勃勃,名叫馬英九的年輕官員,卻還在反民主,常對紐約時報專欄作家紀思道(Nicholas Kristof)說,「西方朝氣蓬勃的民主,可能不適合台灣」。不愧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曾經反對總統直選的他,諷刺地在二十年後登上民主直選總統大位,不僅把原本選舉時滿口愛台灣的口號忘的一乾二淨,跟中國貼近的速度,快到連挺馬的選民都覺得有些誇張,更端出一大堆象徵復辟黨國獨裁體制的動作,不但限制集會遊行、重大政策反對以公投決定,連跟中國協商的協議都不必經過民意監督只要等四十天「說了就算」「自動生效」。講到有主僕情分的經國先生自動會眼眶濕紅也就罷,連想起素未謀面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都可以淚流滿面,這些行為看在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的台灣人眼裡,不只感覺誇張,還讓人憂心二十年前黨國思維重新復活,讓台灣大開民主倒車。
看看年年帶頭紀念六四的馬英九,為了迎合中國胃口,在就職台灣民選總統一週年之際所發表「六四事件20週年感言」,就可以知道什麼叫做「昨是今非」的假道學。整篇感言重新定位「六四事件」,把這起轟動全球的事件從原本「六四天安門大屠殺」講成「政府與人民間的流血衝突」,還把整起「官逼民反」事件講成像是「官民衝突」,還把美國、東歐、韓國、東南亞都拉過來一起講,拿舉證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這種「衝突」來淡化「六四事件」的嚴重程度,把官方武力鎮壓講成「官民衝突」,還指其實世界各地都有一些這種「衝突」,一副沒什麼大不了、不稀奇般,活脫脫就像是替中國共產黨政權「平反」官方的角色。這篇「感言」除了替中共政權「平反」,另外還替中共政權「化妝」,套用中共對國際的說詞,強調中共政權近二十年來已經改革開放,也簽署或批准一堆子國際公約,然後用此說明中國已經注重人權,卻罔顧全球仍然一致譴責關注中國人權維護不佳的事實,還得昧著事實講中共做的不錯。更可惡的是,明明國民黨外來政權統治者是被逼著面對和處理二二八事件跟之後的白色恐怖所對台灣造成的歷史傷口,但這篇感言卻可以把這些拿出來講得理直氣壯似乎是國民黨政府自己一大成就,還可以提供給台灣、中華民族及世界各國當作正面參考。
為了力推向中國求和的執政大原則,用各種機會向中國示好變成了施政重點,不止三通要全開、外交要休兵、兩岸要和解、學歷要承認,西藏問題要閉嘴、達賴或中國民運人士要迴避,甚至連中國迄今最被全球社會詬病的人權、民主議題,都可以睜著眼睛說瞎話,說成是中國在注重人權議題上展現開放與自信的成就。馬英九在面對六四事件態度的急轉彎,讓他對六四事件真正態度「露了餡」,只有權謀地消費利用,沒有真心地價值認同,更表現出「昨是今非」的睜眼說瞎話功力。
看著這種總統,想起他還曾聲聲強調會捍衛台灣主權,保證不會被中國併吞,不曉得照這樣下去,哪天又可以看到他表演「大逆轉」?
留言列表